秘鲁共和国首都、利马省首府利马(Lima)跨里马克河南、北岸,利马的名字即来源于里马克河。东北有圣克里斯托瓦尔山,西连太平洋岸的港口城市卡亚俄。 秘鲁全国最大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沿海灌溉绿洲上;东接安第斯山麓,西连太平洋岸外港卡亚俄。热带沙漠气候,因受秘鲁寒流影响,气候温和干燥。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1535年建于里马克河畔,曾长期为西班牙在南美洲殖民地的重要行政中心。集中全国工业的70%,主要有食品、纺织、皮革、服装、塑料、药品、化学、金属加工、石油提炼等。有铁路、公路同卡亚俄港及其他城市相通,并有国际机场。市内建筑壮丽,多广场、教堂、博物馆(40座);有南美最古老的圣马科斯大学(建于1551年)和其他高等学校(12所)。著名的游览城市。气候潮湿,气温宜人,夏天温度很少超过31度,冬天则很少低于13度。终年阳光灿烂,海风阵阵,市区建筑与绿树繁花相辉映,被人们称为南美洲风景秀丽的“花园城市”。利马是因里马克河而得名的,里马克为神的名称,据说以前在这里有一尊大神像,当人们朝拜时,藏在神像里面的僧人就大声说话,人们以为神像在同他们谈话,于是人们便用神的名称来命名这个地方,意为“会讲话的神”。利马市拥有640万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1/4强,是秘鲁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享有“南美洲最富庶、最优美的城市”称号。
1.jpg 一、利马简介 利马市分为旧城、新城两部分。旧城区位于城市北部,临近里马克河,街道自西北向东南伸展,同里马克河成平行状。街道多以秘鲁的省和城市命名,街区狭窄,房屋低矮,大多为殖民统治时期所建造。旧城区有众多的广场,以城区中心的“武装广场”最著名。以这个广场为中心,条条街道成辐射状向四周延伸,通向城区各个角落,街面以大块石板铺砌,显得古香古色。广场中央有喷水池,水花飞溅,雾气蒙蒙,在阳光下晶莹闪烁,使城市显得格外有生气。广场东端是始建于17世纪的天主教堂,保持着浓厚的西班牙建筑风格,教堂内有银饰祭坛、建筑精巧的小教堂和停放着广场设计者、当年西班牙殖民军首领皮萨罗的玻璃棺材。广场四周其他著名建筑有建于1938年的政府大厦、建于1945年的市政大厦以及众多的商业大楼、超级市场等。旧城区还有风光优美的阿拉梅达公园、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乌尼昂大街、宽阔的繁华大街尼科拉斯德皮埃罗拉大街、圣马丁广场、博洛洛内西广场以及建于1551年的南美洲最古老的大学——圣马科斯大学。 新城区街道宽阔,高楼林立,面积硕大。众多的博物馆汇集在博利瓦尔广场周围,有建于19世纪初,陈列殖民统治前后珍贵绘画、手稿的共和国博物馆,陈列殖民统治前后文化、艺术和历史文物的人种学和考古学博物馆以及1570年至1820年西班牙殖民者作为宗教法庭使用的宗教法庭陈列馆等。 二、旅游资源 利马古城区是联合国世界遗产之一。在这个古城区包括了巨大的圣法兰西斯修道院地下墓穴ConventodeSanFrancisco;和装饰的五颜六色的中央广场PlazadeArmas,圣马路丁广场(PlazadeSanMartin)和大教堂(Catedral)。 邻近利马的有巴恰卡马遗址(Pachacamac):类似中国新疆丝路上的高昌故国遗址。利马市的著名博物馆有黄金博物馆(MuseodeOrodelPeru)、国立人类学博物馆(MuseoNacionaldeAntropologiayArqueologia)。 利马市靠近太平洋,因此也有不少的海滩成为观光景点,近年来,Callao附近的海域(如巴诺米诺马海岛)由于是海狮的重要聚集地,也吸引了不少的观光客。 1997年4月22日,利马因日本大使馆人质事件而成为国际焦点。此事件僵持了126天,政府部队最后成功的救出了71名人质,(有一位人质在大腿中了流弹之后,死于心脏病发作),并击毙了16个游击队成员。 景点: 1、托雷塔格莱宫:建于1735年,是保存最好的殖民时期建筑,室内保存着利马总督的马车、当年珍贵的油画和雕刻等。 2、钱昌古迹:钱昌位于秘鲁西北部拉利伯塔德省。钱昌在奇穆语中是“太阳、太阳”的意思。这里是古代美洲奇穆文化中心。1200~1400年,这里是印第安人奇穆王国的都城,后被印加帝国吞并。西班牙殖民者到来后,在距钱昌5000米的地方建立了一座新城,取名“特鲁希略”,钱昌逐渐被废弃。钱昌古城,地处海滨沙漠地带,面积约20平方千米,全盛时期人口有10万,是世界上至今保留下来的一座最大的土城遗址。城中已发现10个方形院落,每个院落都有一堵围墙与邻院隔开。各院都建有金字塔形神庙、墓地、庭园、蓄水池等。城中的所有建筑都用由黏土、沙砾和贝壳制成的大块土坯砌成,土坯都砌成“品”字形,以增加建筑物的牢固性。建筑物的墙面涂泥,用图案丰富、复杂的浮雕装饰。 3、拉斯莱延达斯公园即利马动物园:以云集许多珍贵动物而闻名于世。位于秘鲁首都利马城和卡亚俄港之间。 4、利马黄金博物馆:秘鲁黄金制品和世界兵器博物馆,简称黄金博物馆,位于利马市蒙特利科区,是一家私人收藏博物馆,创建于1966年。该馆展品以农艺学家、金融家、外交家米格尔·穆希卡·加略家族收集的文物为主。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展示的是十六世纪以来的世界各国兵器,其中包括拉美独立战争英雄使用过的佩刀,拿破仑用过的兵器,中国古代刀剑,以及各国军服、铠甲、马具等,做工精良,造型优美;第二部分收藏的是从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五世纪期间秘鲁出土的各种金、银制品、木乃伊、服饰、雕刻、陶制品,对了解秘鲁历史上著名的莫奇卡、奇穆和纳斯卡文化以及秘鲁古代土著居民的习俗、生活颇有帮助,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该博物馆已被秘鲁政府列为国家文物单位,部分陈列品曾在北美、欧洲、日本及南美一些国家展出。该馆收藏有毛主席赠送的手杖式佩剑。1995年10月,李鹏总理参观该馆,题词“灿烂的文化遗产,收藏家的劳动结晶”,并赠送“马踏飞燕”文物复制品一件。2000年5月,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参观该馆,题词“秘鲁文化的瑰宝,印加文明的骄傲”,并赠送古钱币一套。 5、国家博物馆:位于利马市圣博尔哈区,建成于1976年,大楼共九层,是一座造型和内结构颇具特色的建筑物。1988年3月14日,根据秘鲁共和国关于建国家博物馆的最高法令,将此楼作为国家博物馆馆址。1990年2月19日开馆,同年3月1日向公众开放。 大楼共九层,地下室至四层为常设或临时展览场所。五至九层为办公室、图书馆、储藏室、安全系统等。常设展览部分主要通过模型、地图、图片、照片,出土实物,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向观众展示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即前印加时代和印加时代的秘鲁文明史,包括人文、农业和其他方面经济发展情况。博物馆还举办过国内外各种绘画作品、教育、文化等题材的展览,其中包括“中国五千年文明”展。 6、利马大广场:广场中央的铜喷泉建于1650年。广场四周有总统府、利马市政大厦、大教堂等。利马老城的建筑仍保持西班牙的建筑艺术风格特色。它是秘鲁政治生活历程中许多重要事件的见证物。其中,1541年利马市创建人皮萨罗在其新卡斯蒂利亚总督官邸内被暗杀。十六、十七世纪,广场周围有许多小商店,各种商贩云集。广场也曾被当作斗牛场和宗教裁判所执行死刑的地方。广场中央设一个焚尸炉,焚烧被判了死刑的人。后被废除,在原地建了一个青铜水池,保存至今。中心广场是庆祝重要节日的活动场所。1821年,圣马丁将军在这里宣布秘鲁独立。 7、查文考古遗址:位于秘鲁西部的安卡什省。查文考古遗址在西安第斯山脉布兰卡山东波,该峡谷很窄,一般宽度不超过5公里。该遗址的海拔大约3200米,并且此处的高大山脉直升至遗址上大约4400米。是古代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查文考古遗址是来源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300年,是秘鲁安第斯山的高山峡谷中发展的一种文化。查文城内有纵横交错的长廊,高大的兰宋庙和泰优金字塔,以及众多的石碑雕刻。这里的斜坡和广场周围都是石头建筑,伴有大量兽形装饰物,景物别致多姿。该遗迹是古代进行礼拜的场所,也是哥伦比亚以前出现的久副盛名之地。 在查文考古遗址中,老庙宇建筑是一个附加建筑和改建后建筑的综合体。原始建筑的建立时间大约是公元前900年。这个建筑被称为老庙宇,它包括三个相互连结的土墩,形成“U”字形结构,这个“U”字形结构正好围绕着一块凹陷的圆形广场。北部的土墩横截面为45×75米,高14米;中部的土墩横截面为29×44米,高11米;南部的土墩横截面为35×71米,高16米。每一个土墩内都建有画廊。而在中部土墩的中心处,也建有一个画廊,放置着查文考古遗址中主要的宗教人物。该画廊高4.5米,雕刻着花岗岩神人同形同性论的人物,这些人物明显地带有猫的特征,例如,尖锐的牙齿和锋利的爪子。此物体的尖状底座位于画廊的地板,顶端正好嵌入天花板上。此画廊的上面原本也是一个画廊。后来,上部画廊地板上被移去一块石头,可能已经默认将这个画廊当作神喻之地了。在1945年的山崩中,上层的画廊被毁坏了。公元前的第一个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南部的土墩遗址得到扩建。后来,经过进一步扩建,创造出广为人知的卡斯蒂约建筑结构。正是这种结构形成了新“U”字形的平台和遗迹,它们聚集于正方形的广场上,形成了新庙宇。 |